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环球科学> 地球故事>

0.35亿年前神秘小行星碰撞导致南极洲“冷冻”

时间:2010-06-03 15:03 来源:搜狐科学
0.35亿年前,一颗超大质量小行星碰撞在帝汶海,这一碰撞将进一步促进了南极洲冰盾的形成。
  

科学家对“艾希摩海脊”进行地震勘测分析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行星科学协会地外碰撞研究专家安德鲁•吉利克逊分析了帝汶海面2.5千米以下的一处穹地,它位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域300千米 处。科学家称这一海底穹地为“艾希摩海脊”,关于这一奇特结构的两个显而易见解释是:泥火山形成或者地壳构造活动。
 

  但是使用包括电子扫描显微仪和地震勘测等多项测试,分析该海域岩石化学成份,吉利克逊得出结论称,这一海底穹地是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的,由于 小行星运行速度非常快,导致地壳出现反弹。电子扫描显微仪成像结果显示,穿过穹地海底碎裂和粉末状的岩石碎片不太可能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震勘测 和地面磁性测试显示了这一穹地结构的面积,其直径尺寸超过50千米,垂直轴高度约为几千米,这样的尺寸明显比之前发现的泥火山大。迄今发现最大的泥火山位 于阿塞拜疆,其直径仅有10千米。
 

  吉利克逊说:“较小的小行星碰撞仅形成大约5-10千米直径的陨坑,但较大质量的小行星却截然不同,它们碰撞会在陨坑中心形成碰撞穹地或者中心 峰顶。”在艾希摩海脊中,海底岩石在碰撞点出现向上的反弹,从而补偿来自碰撞的巨大压缩能量反冲。
 

  在同一时期还存在着更多的小行星碰撞地球事件,据观测记录显示该时期还存在着多种陨坑,其中包括:120千米直径的澳大利亚西部海域陨坑,此外 在西伯利亚还发现一处100千米直径的小行星碰撞陨坑。
 

  吉利克逊认为,0.35亿年前的“小行星风暴”使地球地壳板块发生偏移,在南极洲和南美洲之间形成一个空隙,这就是仍存至今的“德雷克通道”。 他说:“穿过德雷克通道的汹涌水流将南极洲气候与全球其它大陆相隔离,并进一步促进形成较大的冰盾。”此外,南极洲冰盾与在南极洲周围新形成的洋流结合在 一起,使南极洋变得更加寒冷。(卡麦拉)

顶一下
(10)
90.9%
踩一下
(1)
9.1%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

    实际上,进入2010 年以来,全球地质活动异常活跃。从2010 年1 月2日开始,民主刚果东...

  • 动物能识数

    虽然动物不具备用语言描述数字的能力,不会在头脑里数1、2、3,但它们可以粗略地解决...

  • 气候变化毁灭了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曾是欧洲大陆上盛极一时的古人类,有着20多万年的辉煌历史。然而在2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