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 邓长根:
从目前各种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来看,桥梁的使用寿命一般是100年至120年,重要的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是100年,而一般建筑物只有50年左右。如果人类消失,建筑缺少维护与保养,不断老化,在短短200年内,大片建筑将成为废墟,随着地壳的运动,虚墟被埋藏在地下,成为土地的一部分。
风、水、火、地震等是影响建筑稳定的主要自然力,破坏形式分为风化破坏、水作用破坏、热应力破坏、结构破坏和不均匀作用力引起的破坏。地基发生不均匀的沉陷或地裂缝通过房屋,房屋会因地基变形而垮塌。地下建筑不断遭到地下水的渗析,即便是堤坝,也经受不起江水、海水、污水对它们常年累月的冲刷浸蚀。看来,没有了人类,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还是难逃毁灭的厄运。
很早就有人提出,现在的钢筋水泥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例如建筑群会产生阳光蒸发量,就像沙漠里的沙粒,当蒸发量高于降雨量,就形成常年干旱少雨,我们提倡建筑中多点绿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现象出现。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也会形成光污染,而一些建筑材料,更是众所周知的污染源了。人类消失之后,这些人类的“遗产”,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周边的动植物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