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环球科学> 观察> 专题>

英《新科学家》评选出2008年十大典型基因话题

时间:2008-12-30 08:11 来源:网易探索
2008年,有关基因的话题数不胜数,很多公司利用有关基因的科研成果赚了不少钱。基因对人类的行为有着决定性作用的说法也越来越流行
  
据《新科学家》网报道,2008年,有关基因的话题数不胜数,很多公司利用有关基因的科研成果赚了不少钱。遗传学关于基因对人类的行为有着决定性作用的说法也越来越流行,我们不得不重新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生活。《新科学家》网站为我们评选出了2008年十大最典型基因话题。让我们来一一回顾。
 
1、测试自己的基因 预测自己的未来
 
“基因检测”,这个过去几乎不为人知的科学名词,最近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你只要付出大约1000美元,就可以到有关机构做一个关于自己的DNA分析,得到一份详细而准确的基因图谱。通过基因检测手段,可以反映人的健康趋势。但这样的结果会改变你的生活吗?或者只是为了从中寻找乐趣。
 
早在2002年前,花费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一些生物学家开始谈论个人基因序列,声称任何人只要花费1000美元,就可得到你自己整个基因组序列图谱。基因测试变得越来越便宜和快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类基因序列无法测出来。
 
然而,个人基因组的测试已经吸引了我们。三家公司向公众推出昂贵的基因读取测试套餐。首先是去年11月份,谷歌支持“23和我”公司提供的个人基因测试服务,你只要将唾液样本寄送至指定地点,就可对身体90多种特征和状况进行罹患疾病几率的评估,获取过去只有高级研究员才有机会接触的遗传信息。从秃顶到失明,评估范围相当广泛。“23和我”可以为客户识别和解读60万个遗传标记 。紧随其后的是冰岛公司的“deCodeMe”,两家公司都要价1000美元。今年4月,硅谷的Navigenics公司推出了一个标价为2500美元和年费为250美元的套餐。这样,你可向基因指导顾问咨询,公司也会把你的基因分析结果保留起来,并随着技术的提高做进一步的分析。
 
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读取基因信息,而是解释它们。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据说通过基因检测反映人的基因体质状况,根据体质状况指导被测者调整生活方式,从而可以规避疾病的发生。基因虽然可预测我们未来会得什么病,但我们不能预测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变会有什么变化。
 
 
2、择偶基因对交友起很大作用
 
网恋已经过时了,为什么一男一女在网上聊得来,见面后却因合不来而大失所望呢?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两人的基因不合适。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体内的一个基因对部分人类种群的择偶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个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在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使人体及时发现进入体内的致病因子,并启动免疫系统进行防御。MHC基因还与部分人类种群的择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PhilippeRushton在对人类基因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选择朋友或伴侣时会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兴趣爱好相似才会合得来,关系才能长久,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调查中Rushton教授还发现,人们习惯于挑选与自己体味相似的人作为配偶,这说明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倾向于喜欢与自己遗传品质相同的人,即便他们也不确定这是否是遗传的。所以Rushton教授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人们在无意识中选择了与自己基因相似的人作为伴侣,在交友时本能(也就是基因)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正是人们在潜意识里要保护自己基因的一种方式。
 
当然科学家也表示,我们生活的社会体系异常复杂,气象万千。我们在交友和择偶时会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相貌、身份,地理位置等,尤其是择偶时还会考虑到双方的家庭状况,基因只起到三分之一的作用。但如果在情投意合的情况下,基因相似会让两人的关系更长久,更稳固。
 
 
3、基因中的政治取向
 
科学家发现你的政治地位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纽约大学心理学者约翰?乔斯特最近对来自12个国家的2.2万多名参与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政治偏好和人的基因以及心理状态有关,在决定人的政治取向时,心理特征只起到一半的作用,另外一半的因素是基因。所以基因影响你支持哪一位总统候选人或选择收看哪一位主持人主持的娱乐节目。
 
2008年的美国,一场总统选举赛正如火如涂地进行着,是支持自由党还是保守党呢?别再浪费时间了,根据最新的说法,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由他的基因决定,哪一位当选总统是命中注定了的。一位政治家说:“试图说服某人不要支持自由党就像说服某人不要有蓝色的眼睛一样。说服得了吗?”
 
近来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越显充分。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无论是一个人的宗教信仰还是同性恋倾向都含有遗传的成分。神经系统科学家说你是加入了自由党还是保守党都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
 
一个人的政治取向部分由基因决定的说法引起了政治家的极大关注。在2005年,政治家阿尔福特(Alford)在某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他利用二十年的时间研究行为遗传学,收集了大量数据和事实。他曾对来自美国佛吉尼亚州的3万对双胞胎追踪采访,发现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容易有相同的政治取向。比如,对于“是否应该征收财产税”这个问题,4/5的同卵双胞胎有相同的答案,而异卵双胞胎中只有2/3有相同的答案。因为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相同,异卵双胞胎只有一半基因相同,结果表明是否有相同答案是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
 
一个个调查结果让人吃惊。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百年不断的发展变化,为什么它赋予我们的基因如此大的影响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萨洛韦(Frank Sulloway)说:“某些基因塑造人格特质,决定你的政治见解。”还有人说这一结果将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4、基因决定老鼠在进行雌雄交配时会长声尖叫
 
实验证明,是基因决定老鼠在进行雌雄交配时会快乐地长声尖叫。基因关系到动物头脑中化学物质的分泌和情感思维。我们每个人竟然和老鼠有99%相同的基因,所以老鼠也会像人一样,在心情好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声。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当一只雄老鼠见到一只雌老鼠时,会发射25至120千赫兹范围的超声波通讯。但没有人知道是基因控制了发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汪浩然教授和他的同事为了测试野生鼠和基因剔除小鼠的基因,分别做了很多实验。
 
研究人员使用刺激物,如尿、雌老鼠的气味和安非他命引诱雄老鼠出来,然后把雄老鼠的叫声记录下来,这时可听到雄老鼠的叫声婉转悦耳,像鸟在唱歌。雄老鼠在求爱时,叫声是由感而发,充满了喜悦之情。接下来的声音像在吹口哨又像在呼叫。当看到有很多雄鼠走近时,发声又变得更加啁啾样。
 
汪浩然的研究小组发现有些鼠类缺乏各种受体,如M2和M5型毒蕈碱受体,就无法表达感情,雄鼠也不会发声。雌老鼠在与雄老鼠交配时,每个雌老鼠的叫声都不同。但是当两只雌老鼠分开几小时又再次见面时,就会发出欢快的叫声,像雄老鼠在做爱时的叫声。汪浩然说:“雌雄在表达情感时极为不同,发出的气味也不同。”
 
 
5、冰冻16年老鼠克隆后“复活”
 
日本科学家将一只已经死亡并已经冷冻了16年的实验室小棕鼠身上提取出大脑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老鼠,使它起死回生。这是世界上首例冷冻动物克隆实验。完成这一实验的是日本神户市(Kobe)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们。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据悉,这只普通的雄鼠已死去16年,而它的尸体一直被储存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箱里。科学家先从死鼠身上提取出一些脑细胞,并剥离出脑细胞内的核子,然后又对一只母鼠的卵子细胞进行处理,使它成为“空壳”,最后将死鼠脑细胞的核子注射到母鼠卵子中。几天后,再将这个克隆胚胎植入到一只代孕母鼠的子宫中,三个星期后,一只克隆小老鼠就健康地诞生了。研究人员表示,克隆鼠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迹象,已经长成成年鼠。而且克隆老鼠都非常健康,它们和普通的雌鼠交配后,也都能正常繁育后代。
 
日本科学家认为,他们的克隆成果将使人类受益,例如他们将来有望利用同样的克隆技术,让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包括猛犸象和剑齿虎)重新复活。这项实验成功还意味着人们可以使逝去的亲人复活,或是把自己身体一部分冷冻起来作为“复活”之用。
 
然而,这项克隆技术也引发了巨大科学伦理争议。批评者认为这项科技严重违反大自然生命延续的自然法则。同时,冷冻克隆技术也面临着道德伦理关的检验。生殖伦理专家约瑟芬?昆塔瓦莱称,类似研究让我们感到困扰,这意味着任何人为医学研究捐献的身体组织都有可能被拿来做克隆研究。而无论科学家做什么研究,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取得捐献者的同意。
 
[1]  [2]  [下一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新中国科技60年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高能加速器到量子通信,从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