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种质资源库已经按照国际标准建成了680立方米的冷库、570立方米的干燥间和6个培养间等设施。”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主管杨湘云 博士表示,现在,种质资源库的干燥系统达到了国际公认保存种子的“双15”(温度是15℃和相对湿度是15%)标准,存放种子的密封容器的保藏温度也严格 控制在 -20℃。
“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不用担心种子发霉或者遭受病虫害,并且种子能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里仍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杨湘云说: “有了这个‘诺亚方舟’,中国的很多濒危植物就可以在这里得到长期保存,一旦某个物种在自然环境下灭绝了,还能够通过存放在种质资源库中的种子使其重生, 从而可以避免彻底灭绝的命运。”
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生物物种面临灭绝的边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周云龙说,由于人们对有价值的物种进行大规模地毁灭性开发以及受环境 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在每年有300多种自然物种趋于濒危乃至消失。尤为严重的是,一种植物的消失,往往会导致另外10至30种生物的生存 危机。因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尤为重要。
目前资源库已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444种74641份(株)。“在十五年目标完成时,该资源库将会保存19万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杨 湘云表示,种质资源库的核心工作是保存种子,另外的工作内容还包括保存试管苗、鳞茎、花粉及其他微繁殖体或培养物等可供繁殖使用的非种子材料,以及动物细 胞、菌株、DNA等多种类型的种质资源。李鹏 李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