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3日专电 据美联社12日报道,标志着1千克质量的铂铱合金圆柱形砝码的质量神秘地比原来少了50微克。这将给从事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等精密工作的人带来不少麻烦。
存放在法国的这个标志着1千克质量的砝码由铂铱合金制成,直径和高度均为3.9厘米,在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被定为1千克的标准,并沿用至今。世界上所有使用公制计量单位的国家和地区全部依照它来确定1千克的质量。它一直被安放在法国巴黎塞夫尔一座城堡中有3层锁的保险箱里。
国际质量和测量局的物理学家里查德?戴维斯说,与众多复制品的平均质量相比,这个标准砝码轻了50微克。
他说:“奇怪之处在于,这些复制品的质地和1千克标准砝码一样,而且许多是在同一时间制造出来的,并于同一条件下保存,但它们的质量却慢慢有了差异。”
戴维斯12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对于这个变化,我们尚未找出任何合理的原因。我们尚不能确定究竟是标准砝码的材料变轻了,还是现行的通用砝码变重了。”
50微克仅相当于一个指纹的质量,这一质量变化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简直微乎其微,但对于那些必须要求数据精确的科学工作者而言,却可能带来极大不便。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将于今年11月齐聚法国巴黎,讨论关于基本度量单位的一系列改革预案。
链接:
目前,全世界的质量测定,都还在依靠一块118年前制作的金属块,也就是目前存放在巴黎郊外国际计量局储藏室里的这块标志着1千克质量的圆柱状铂铱合金,高39毫米,直径也是39毫米。
每隔40年左右,“米公约”的51个签字国,就会把各自保管的国际千克原型复制品送到国际计量局,测量专家从储存室里请出国际千克原型,一一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复制品将被送回各国,担负起校正各个国质量标准的任务,这样的接力赛一直辗转延续到基层,最终使全世界的实验室和工厂中的天平和称重仪器都得到校正。
目前,千克是唯一仍然以人造物体为依据来定义的国际标准单位,现代科技也已经厌倦了为这块金属质量的稳定性担惊受怕。测量专家们正绞尽脑汁,力图仅仅以自然界恒定特性为基础来定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