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核武器走私防不胜防

时间:2009-03-31 13:40 来源:未知 作者:《环球科学》2008年05
记者亲自走私核武器,美国海关形同虚设?
  

撰文 托马斯?B?科克伦(Thomas B. Cochran

          马修?G?麦金齐(Matthew G. McKinzie

翻译 王昊明

 

 

美国纽约市的港口,海关检查员让一个集装箱缓缓通过放射性物质扫描仪。这个集装箱刚从一艘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货船上卸下来,仪器显示里面装有12 辆全新的拖拉机。尽管没有检测到任何辐射,检查员还是打开了集装箱,用手持式检测器进行更细致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海关检查员便允许集装箱入境。一家私人货运公司将集装箱运往美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在那里,恐怖分子取出了货物――被伪装成10 个螺母垫片,藏在引擎当中,总重达2 千克的高浓缩铀。几个月之后,一颗简易拼装的原子弹在洛杉矶爆炸,当量达到1,000 吨。冲击波、火焰以及随风飘散的放射性尘埃导致至少100,000 人死亡。驶往美国的几乎所有轮船都被拒绝入境,从而引起了一场严重的财政危机。情报部门追查线索,将核恐怖袭击事件主谋锁定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恐怖分子秘密据点,军方随即在中东展开报复行动。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只会出现在小说中。事实上,最近几年间,本文两位作者曾两次帮助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频道摄制组,成功骗过了美国港口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器,将大小相当于易拉罐的贫铀(depleted uranium)材料走私入境。当然,这些材料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但它确实具有放射性,特征与高浓缩铀(highly enriched uranium)类似――而高浓缩铀正是组装原子弹的危险材料。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美国布什政府和国会可能正在考虑花费数十亿美元,在港口和其他入境口岸设置更多的检测器。不过,对于我们的贫铀“易拉罐”和数量相当的高浓缩铀来说,这些检测器依然形同虚设。

 

如果高浓缩铀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就有可能组装成简易核爆装置,造成大规模杀伤。911 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致力于阻止核武器及核原料走私。美国国土安全部制定了所谓的“纵深防御”(layered defense)战略,在美国各处建造了大量昂贵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器。

 

美国为什么如此专注于检测?每年入境美国的集装箱数目大得惊人。它们尺寸不同,因此总数是折合成“20 英尺标准箱”(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以下简称“标准箱”)后加以统计的。仅在2005 年,入境美国的标准箱就超过了4,200 万个。到2007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已经在港口部署了数以百计的放射性检测器,还要求国会增加更多的高级检测器。不过考虑到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土安全部在2007 10 月收回了这一请求,以便对这些设备进行更严格的测试。尽管一些联邦官员和政府工程承包商声称新技术效果显著,但我们所作的一项分析显示,这种设备同样无法有效检测高浓缩铀。有鉴于此,政府应该转变工作重心,将确认并且清除(或保护)已知的高浓缩铀库存作为首要目标,从源头上解决核原料走私问题。

 

 

下一页  返回  [1] [2] [3]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