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环球科学> 生命> 前沿医学>

扫描“雨人”的大脑

时间:2007-03-13 17:37 来源:《环球科学》2006年第01期
他是天才,过目不忘,大脑中存储了超过9000本书的内容,是“移动的百科全书”;他也是白痴,对抽象数字反应很慢,身体协调能力极差。甚至不会自己扣上衣扣。金.皮克就是这样一位“白痴学者”。
  

 

撰文 Darold A. Treffer、Daniel D. Christensen

    1887年,英国学者J·兰格登·唐恩(J.Langdon  Down)第一次详细描述了“学者综合征”(savant syndrome)。在为这种综合征命名时,唐恩提到了它和惊人记忆力之间的联系,并用一位对《罗马帝国衰亡史》倒背如流的患者来说明。从那以后,“白痴学者”的天才记忆,似乎总是和音乐、艺术或数学等特殊领域联系在一起。不过金·皮克(Kim.Peek)是个例外,对这位54岁的男子来说,不寻常的记忆,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一项技能。因此,他被朋友们称为“金计算机”(Kim-puter)。
 

    事实上,金·皮克能像搜索引擎查找互联网的资料那样,很快从他的智力库中提取出事实资料。他曾在85分钟之内阅读完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猎杀红十月号》,四个月后,当问及这本书时,他能说出书中俄罗斯无线电报务员的名字,他甚至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描述这个人物的若干段落。在他刚出生18个月时,别人读书给他听,他就能记住。现在,他已熟记了9000本书的内容。金·皮克阅读一页书只需要8到10秒,然后他会将已经记住的书倒置在书架上――这说明这本书已经被存进他的智力“硬盘”。
 

    金·皮克的记忆专长至少包括15个领域:世界和美国历史、体育运动、电影、地理学、空间研究计划、男女演员、《圣经》、教会史、文学、莎士比亚和古典音乐。他准确地知道美国各个地区的区号和邮政编码,以及当地的电视台;他记得电话簿前面的地图,并能提供美国各个主要城市市内或其中任意两座城市之间的交通指南――类似于雅虎提供的那种;他能辨认数百种古典音乐作品,知道它们创作和首次演出的时间、地点,并能说出作者姓名和传记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能详述该音乐作品的曲式和音调。更有意思的是,进入中年之后,金·皮克似乎正在培养一种新的技能――以前,他只是谈论音乐,而过去两年内,他一直在学习演奏音乐。
 

    金·皮克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发育失衡问题:他走路时步态倾斜,无法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不会扣衣服的扣子。在抽象思维方面,他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几乎所有的“白痴学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些症状。但另一方面,他出类拔萃的记忆力,又使很多比他聪明的人都自愧不如。最近,当一位来访者说出自己的生日:1956年3月31日时,金·皮克立即指出那天是复活节星期六,前后甚至不到1秒钟。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为什么某些技能,包括令人瞠目结舌的日历计算技能(总是需要庞大的记忆存储),在“白痴学者”中普遍存在?
 

    科学家们通过对金·皮克的大脑扫描图像研究,发现其大脑结构与常人有很大不同。目前,这些发现还不能直接和他异乎寻常的技能联系起来,不过脑部显影技术的新突破,不仅能绘制出大脑的结构,还能描述它的功能,可以更好帮助我们解开这些谜题。同时,我们认为更有意义的是,金·皮克这样的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他为我们了解“学者综合征”、了解这种特殊才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能解释金·皮克的智力之谜,也就不能说已经完全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不寻常的大脑

    金·皮克生于1951年11月1日――他将告诉你,那是一个星期天。他有一个硕大的脑袋,脑袋后面有一个脑突出:一个棒球大小的“水疱”。虽然现在这个“水疱”已经自动消散了,但其他大脑仍然与常人不同,其中包括一个变形的小脑。我们中的一位(克里斯滕森)于1988年给金·皮克进行了第一次核磁共振成像的脑扫描,并且一直跟踪他的发展情况。
 

    这种小脑的发现,可以解释金·皮克在动作协调和灵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缺少胼胝体,即一个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相当大的柄状神经组织。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缺陷的成因,因为它虽然极为少见,却并非总是伴随着功能性障碍。目前,已经发现有些人缺少这种结构,但是几乎从未察觉到任何问题。胼胝体被切断的成年人中(这种手术通常用于阻止癫痫发作,防止从一个脑半球蔓延到另一个脑半球),已经出现了一种特有的“裂脑”综合征――这些患者大脑的左右半球被相互隔离,几乎各自为政。
 

    那些出生时就没有胼胝体的人,似乎在两个脑半球之间建立起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流渠道。或许这些结构允许两个脑半球在某些方面将独立的功能合二为一进行工作。如果是这样,那么金·皮克的某些才能就可以归功于这种异常。不管怎么样,一些缺少胼胝体的人并未出现残障,而另一些人还拥有“白痴学者”的能力,这使得胼胝体的作用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清楚。神经学家因此开玩笑说,胼胝体只有两个可以确认的功能,那就是扩散癫痫发作和使大脑连为一体。
 

     按照理论推断,金·皮克的大脑左半球所表现出的异常,是在许多“白痴学者”中发现的一种典型模式。更重要的是,男性较之女性更有可能表现出“学者综合征”,出现诵读困难、口吃、语言表达迟缓和自闭症。这或者可以用左半球损伤来解释:一方面,男性胚胎具有一种较高水平的循环睾丸素,睾丸素可能对脑组织的发育有害,而左半球的发育较之右半球更缓慢,因而受伤害的时间更长;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后天学者综合征”的报告案例也都支持左半脑损伤的作用。在这些案例中,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在左半球受到损伤之后,会突然表现出一些“白痴学者”的特征。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一种可能,是当左半脑无法正常工作时,右半脑通过发展一些新技能,或者加强一些通常被指定为其他用途的组织来进行补偿;另一种可能,则是对左半脑的伤害,只不过让一些潜伏在右半脑的技能显现了出来,即一种被人们称之为从优势左半球的“暴政”下解放出来的现象。
 

     1988年,金·皮克接受了心理测验。他的IQ综合得分为87分,但文字和操作测验的变化很大,其中一些得分属于智力优秀范围,另一些又属于智力低下范围。最后,这次心理测试得出的结论是:“金·皮克的IQ鉴定并非是对他智能的正确描述。”随后,在心理学领域,针对“综合智力”和“多重智力”的争论非常激烈。我们认为金·皮克案例支持后一种观点。
 

     金·皮克的全面诊断为“发育性障碍(除非另有说明)”,而不是“自闭性障碍”。事实上,虽然较之任何其他单一障碍而言,自闭症与“学者综合征”的联系更为常见,但并非所有“白痴学者”都患有自闭症――这种概率大约是50%,金·皮克自己就爽快开朗,相当讨人喜欢。要想全面发展“白痴学者”的技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似乎就是培养对上述各领域的强烈兴趣。

    记忆与音乐......

   《雨人》放映后的生活......

(译/赵瑾)

本文节选自《环球科学》,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创刊号

 


 

概述/金·皮克最不寻常之处

◆每种已知的白痴学者技能的表现形式都需要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在金·皮克的案例中,记忆本身就是技能。
◆金·皮克的大脑表现出许多异常,包括没有胼胝体在内。金·皮克案例中这一特有异常所起的作用尚有待解释,它却引出了一个由所有白痴学者的这些技能所产生的问题:大脑损伤是否会刺激大脑其他一些区域出现补偿发育,或者说它是否真的能让其他方面的潜能显现出来?
◆金·皮克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后来发展为一种联想思维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创造迹象。而且他的成功有助于他接触更广泛的世界。本文作者认为白痴学者技能绝不应被抛弃而应加以培养,以便这类口才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改善。

本文作者
达罗德·A·崔佛特和丹尼尔·D·克里斯滕森长期致力于学者综合征的研究。崔佛特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精神病学家,1962年他首次遇到一位白痴学者,从那时起就一直在研究自闭症和学者综合征。他曾经担任过电影《雨人》的顾问,还著有《不寻常的人:了解学者综合征》一书。克里斯滕森是犹他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神经学临床教授和药理学附属教授,研究主要集中于阿尔茨海默氏症,而对金·皮克长达20年的跟踪观察使他对学者综合征的兴趣不断增长。

扩展阅读
The Real Rain Man. Fran Peek. Harkness Publishing Consultants, 1996.
Extraordinary People: Understanding Savant Syndrome. Reprint edition. Darold A. Treffert. iUniverse, Inc., 2000.
Islands of Genius. Darold A. Treffert and Gregory L. Wallace in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86, No. 6, pages 76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 仿生耳 恢复你的第六感

    除了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外,人类还有神奇的“第六感”——别误会,这里说...

  • 硫化氢: 救命的毒气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但研究证实,它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 给干细胞来点维生素

    维生素C大大提高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产量”...

  • 艾滋病疫苗重燃斗志

    2009年秋天,随着泰国艾滋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报道见诸报端,似曾相识的一幕再度出现...

  • “聪明药”来了?

    考试前,大学生常从朋友那里要几片利他林,以便熬夜奋战;急赶进度的软件工程师,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