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环球科学> 生命> 前沿医学>

“生物波”被发现 或成治疗疾病新途径

时间:2010-07-20 11: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生物波调控因子”正是可从人体之外进入人体进行外援的一种物质——促波氨基糖。这个生物波调控因子,是一个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它能开启自然医学一个新的时代。
  


  徐启旺教授(左)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

生物波研究室主任刘俊康在实验中


 生物波课题组人员在进行实验观察

徐启旺教授、刘俊康教授主编的专著


     在重庆沙坪坝第三军医大学药学楼内,有一个“生物波研究室”。就是在这个校园的“生物波研究室”孵化和孕育出了一个最新成果—— “生物波调控因子”和生物波理论。

     “生物波调控因子”因其与健康具有广泛关系,已经从国家化学类新药的临床试验开始,一步步走出实验室,并被更多的进行商业开发应用,开始服务于人类对 健康的期望和憧憬、改变人类的健康生活。并引起科学、商业、服务等各个行业的重视。

     盛夏时众多蟋蟀常常齐声吟唱,上千只萤火虫会同步闪烁,人类的脉搏也呈现规律的跳动,生物体所具有的波动现象总是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种规律的波动就 是潜藏着人类健康福祉奥秘的生物波。这种律动源自细胞的规律波动,这种生物波现象被认为能够反映生物体最基础层面的健康状况。生物波是指多数细胞同步反应 和群与群之间的持续交替规律,以内外环境变化为条件,呼吸酶工作随条件改变,而显示不同群交替为内容。“生物波的神奇在于它的反应灵敏,我们发现它会随着 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温度、湿度、氧气含量、酶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生物波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第三军医大学徐启旺教授主持的一项原创性科研工作,从细菌学中常见的变形杆菌形态变化和迁徙状生长之间的联系入 手,研究其中的复杂性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物波理论体系是综合东方整体观和西方实验定量描述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生物复杂性研究新领域。

     第三军医大学为这项发现专门建立了生物波研究室,  在细菌、小白鼠和人体中探究着这种律动和生物波调控因子。他们发现,动物和人体内都存在着一种律动,这种律动左右着生物体的健康,并且会随着内外环境的改 变而变化。徐启旺把发生在生物有机体各层次上的节律活动称为生物波,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生物波理论。生物波反映的是细胞层面的运行特质,对于细胞、蛋白 质层面的研究是近来国内外生物学界的一个“潮流”。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对乙酰化作用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是一个典型 代表,赵世民和雷群英等人题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文章被同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分别研究了乙酰 化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以及对代谢通路进行调控的问题,开辟了代谢研究的新领域。

     几乎在研究生物波的同时, 能够促进生物波律动的物质“生物波调控因子”被第三军医大学徐启旺团队发现。这个发现始于“20多年前的探索和研究时一次细菌的意外逃跑。”在实验室里, 徐启旺和生物波研究室主任刘俊康这样说起自己和“生物波”、“生物波调控因子”的渊源。

     一个冬夜,徐启旺不经意间发现在几个没来得及清洗的培养皿中,变形杆菌自动地向培养皿四围逃跑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意味着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与促 进生物波律动的物质?徐启旺由此发现了“生物波调控因子”。  徐启旺的科研团队发现,生物波在生物体内正常律动时,生物体会自动产生一种促波氨基糖,而促波氨基糖具有调节机体内生物波的功能,是生物体内与制服疾病相 关的一把未被发现和掌握的钥匙。

     徐启旺发现的“生物波调控因子”正是可从人体之外进入人体进行外援的一种物质——促波氨基糖。这个生物波调控因子,是一个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它能开启自然医学一个新的时代。

     长期以来,基因就是生物学中的太阳。因为有太阳,其它的星星都显得黯然无光。而现在,似乎人们又开始关注细胞、蛋白质等更能反映生命特征的研究。中国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波研究室主任刘俊康如是说。正是因为国际学界这个新的变化,促使他们公开了生物波的研究成果。

     生物波研究室围绕生物波调控因子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承担着 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重庆市科委攻关课题,1项重庆市自然基金课题,1项院校合作课题,1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各类科研资助经费 3000余万元。并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 9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0余项,其中美国 7项,欧盟 2项,日本 1项,香港 3项,成为第三军医大学在专利申请上的一个亮点。新的研究成果,也将预示着生物波调控因子一旦广泛地使用,将会开辟出一个新领域,这恰恰是世界目前需要 的。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仿生耳 恢复你的第六感

    除了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外,人类还有神奇的“第六感”——别误会,这里说...

  • 硫化氢: 救命的毒气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但研究证实,它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 给干细胞来点维生素

    维生素C大大提高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产量”...

  • 艾滋病疫苗重燃斗志

    2009年秋天,随着泰国艾滋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报道见诸报端,似曾相识的一幕再度出现...

  • “聪明药”来了?

    考试前,大学生常从朋友那里要几片利他林,以便熬夜奋战;急赶进度的软件工程师,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