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环球科学> 生命> 生命奥秘>

他是女生

时间:2010-08-16 09:18 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08期
在许多人看来, “异装癖者 ”(trans-vestite)是极具个性的人物:他们带有娱乐性,大都是男同性恋者,生理上是男性,外表却极尽女性的妩媚。易性人不仅启发了人们对于性别的生理和心理研究,也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
  

撰文 杰西·贝林(Jesse Bering)

翻译 红猪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这座城市的易装皇后是蒂蒂·冯·特兰普(Titti Von Tramp),人称“男爵夫人”。他一身古铜色,肌肤用蜡褪了毛,穿着细高跟,身高近7英尺(2.13米),望之俨然雕塑。他戴着彩色蛤蟆镜,一头银白色的长发。任何一个夜晚,你都能在城里的某家酒吧找到冯·特兰普——挺着丰满的胸部,噘着涂成紫红色的嘴唇,供众多仰慕者拍照。有时,他也会盯上个把阿尔斯特来的生意人,伸出一根修长有力的手指,划过他的面颊,一边看着对方面红耳赤,一边说着“收成不错”。
 
    在许多人看来, “异装癖者 ”(trans-vestite)是极具个性的人物:他们带有娱乐性,大都是男同性恋者,生理上是男性,外表却极尽女性的妩媚。然而,像任何其他人类群体一样,异装癖者也多种多样,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将他们的少数派身份展现在易装表演上,并从中获取报酬。对于比较低调的易装癖者来说,镁光灯从来就不值得向往。此外,易装癖者之所以穿上异性的服装、模仿异性的举止,心理动机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易装,只是人类诸多性别倒错行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种。

     研究人员观察了易性现象(transs-exuality,又称性别转换欲,指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反)的诸多形式,探讨了他们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对研究中呈现的个体差异感到震惊。许多科学家相信,这种惊人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有助于他们揭示生理性别(sex)、心理性别(gender)和性取向(sex orientation)之间的微妙关系。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三个特质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相互匹配,科学家才充分意识到三者的相对独立性。


    心理性别 vs生理性别

    心理性别、生理性别和性取向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三种变量。

     这三个变量在易性现象的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而生理性别或许是三者中最为简单直接的一个。我们体内都有一套性染色体,它决定我们是基因雄性(XY)还是基因雌性(XX)。当然,染色体性别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最近有传闻说,奥运长跑选手卡斯特尔·赛门亚(Caster Semenya)基因异常,虽然是女儿身,却有着堪比男性的力量。许多遗传性障碍能让性染色体出现“缺失”或者“冗余”的现象(比如,XYY的染色体),从而导致婴儿先天缺陷,出现外阴性别不明。但大体来说,科学家在研究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也就是临床术语中“易性”)时,会排除染色体异常或身体异常的个体,像赛门亚这样的情况是不予考虑的。他们所谓的“易性人”,指的是染色体正常、在生理上具有明确性别、但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属于异性的个体。

    说到这儿,我们就来看看“心理性别”的概念,它和“生理性别”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心理性别也叫“性别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理(遗传)上是男性的人,性别认同也是男性;生理上是女性的人,性别认同也是女性。然而,当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不相符时,当事人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性别焦虑 ”(gender dysphoria)。而这种持续的负面情绪正是许多易性人接受变性手术(sex reassignment surgery)的原因之一。 

    与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相关的第三个变量是性取向。一般来说,生理上的男性会被生理上的女性所吸引,反之亦然。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同性恋和双性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类型非常广泛,完全打破了人们刻板的成见,其中既包含女人味十足的女同性恋者,也包含肌肉健硕的男同性恋者。这些事实说明,性取向是独立于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的特质。在此,我们需要指出一点,即同性恋并非易性行为——一般来说,同性恋男子并不想变成女人。或者说,易性人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异性恋。
 

当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不匹配时

●易性表现为许多形式,它们的心理机制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大多数易性人都为自己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之间的错位感到不快。

●通过研究易性现象,科学家意识到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性取向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文化也会影响哪些人会成为易性人,其影响有时出人意料。比如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可能为了迎合社会标准而易性。



      一旦区分了这三个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的概念,科学家就能更好地理解易性现象了。美国心理学会将“易性”定义为“强烈"而持续的性别认同倒错,以及对自身生理性别的持续不适感”。研究显示,即便是在易性人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拿男性易性人来说:一个生理上的男性感到性别焦虑,“觉得自己是个女人”,但在性取向上,他既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异性恋。不仅如此,除了这三个变量的混合匹配之外,易性现象似乎还受到大量心理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对这些看似无穷多的因素,科学家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相关阅读:


企鹅“同性恋”开心养宝宝 悉心照料养子
 


    同性恋在动物世界中并不罕见,这对“同性恋”雄企鹅在复活节得到了一枚企鹅蛋,眼下这对“伴侣”正开心地抚养宝宝。


顶一下
(1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他是女生

    在许多人看来, “异装癖者 ”(trans-vestite)是极具个性的人物:他们带有娱乐性,...

  • DNA里的肖像

    DNA分析能够帮助警方画出嫌犯的肖像吗?这次分析由丹麦科学家领导,不但标志着第一个...

  • 排行决定智商和性格?

    几十年来关于排行的研究都没有得出定论,但最新研究显示,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也许真的...

  • 大脑暗能量

    现已证实,当我们的大脑在休息时——比如坐在椅子上发呆、躺在床上睡觉,或接受了麻醉...

  • “赤裸”的真相

    体毛的脱落不仅有助于人类祖先散去多余热量,保持健康的体温,还促使大脑容量发生...

  • 重返生命源头

    第一个生物体的真实性质和生命起源的确切环境,可能永远都不可考证。研究的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