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注:木星
这个以奥格斯汀•桑彻•莱维伽(Agustín Sánchez Lavega)教授为小组长的科学小组总部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工程学院。
这项研究由圣地亚哥彼莱泽•霍约斯(Pérez Hoyos)和里卡多•霍索(Ricardo Hueso)科研小组的研究人员以及美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结果已经发表在《天文物理期刊》。
2009年7月19日,一位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在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极地附近发现了一个巨大黑斑。仅仅在黑斑被发现的3或4个小时之前,在木星靠近南极的高纬度地区发生了这次撞击事件。黑斑被发现时位于木星的黑暗面(夜晚),所以不能直接观测。其轨迹方向与15年前,也就是1994年7月,舒梅克列维彗星与木星撞击后的痕迹方向相反。
世界上一些大的天文台在对黑斑观测几个小时后,确认此黑斑是由彗星或小行星撞击木星后残留下的灰尘组成。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天文台,包括哈勃望远镜,也立即展开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几个月之后,最先两篇论文发表于众,介绍了此次撞击的性质以及它对木星大气产生的影响。
研究指出,黑斑的主体是一块黑色的云,体积较地球小,由撞击后产生的废物组成,在木星的大气中延伸的范围大约有5,000公里;木星大气层8,000公里高空释放的物质在下落时形成环状,包裹着这团黑云。目前还不清楚,这团由细小颗粒(仅有1/1,000毫米)组成的黑色浓云是不明物体撞击后产生的废物,还是撞击木星大气层时产生了极高的温度从而生成了这些细小颗粒。
撞击发生几天之后,这些灰尘被木星上的风吹散——在那么高的纬度风力是很小的——这与最近冰岛火山灰被风吹散很相似。目前仍值得怀疑的是,撞击木星表面的不明天体到底是彗星还是小行星。假设它是一颗彗星(言外之意,它主要是由冰物质组成),那么这颗陨石的大小大约有500米左右。
这已经是第二次明确观察到有物体撞击木星,这似乎说明,0.5~1千米左右大小的物体撞击木星的频率要比我们之前的预期高的多:之前我们推测,平均而言每50~250年会撞击一次,但从最新的发现来看,这样的撞击事件很可能每10~15年就会发生一次。
此次针对木星撞击事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如果这样一个物体撞击地球,结果是灾难性的。幸运的是,地球附近很少有这个体积范围的物体存在;而且,从某个方面来说,木星扮演着地球的“保护伞”,因为在太阳系中,任何漂移的物体靠近它时,它强大的引力都会将其吸附过来。(曹丽敏)
相关阅读:木星南赤道带条纹消失 科学家称原因不明
太阳系八大奇观
绘图/爱德华·贝尔(Edward Bell)
撰文/罗恩·米勒(Ron Miller)
耸立在你头顶的巨大光环、直上8 000 多米的喷泉“烟”柱、永远阳光普照的荒凉山峰,还有深达6 500 米却望不到对岸的峡谷——太阳系里的这些壮观景象远非地球上的任何景观可以比拟,可惜人类的航天技术还无法让我们置身那里领略大自然的壮阔。借助艺术家根 据探测数据绘制的画作,跟我们一起预览这些会令你终生难忘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