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环球科学> 专家解答>

变态人格的脑起源

时间:2010-12-15 15:48 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第12期
神经科学家正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极其冷血的罪犯在本质上其实并非坏人,只是因为大脑功能异常,使他们陷于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
  

  撰文 肯特·A·基尔(Kent A. Kiehl)
               乔舒亚·W·巴克霍尔兹(Joshua W. Buckholtz)
       翻译 邱天 毛利华
       审校 毛利华


    在脑电图和大脑扫描技术的帮助下, 科学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存在严重缺 陷,影响了他们体验情感、理解他人的暗 示以及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能力。 这些缺陷最早可能出现在5岁小孩身 上。
     如果算上审讯和监禁心理变态者的花 费,再加上他们的行为造成的损失,这些 患者每年造成的损失总额达2 500亿~4 000 亿美元。
     传统看法是,心理变态者是无法治疗 的,但新的疗法带来了希望。


  戴面具的冷漠之心

     提起“心理变态者”这个词,我们就会想起电影中那些残忍、不可理喻的暴力镜头:在电影《闪灵》中,杰克·尼科尔森手提斧头追砍自己的家人;安东尼·霍普 金斯扮演的天才精神病医生汉尼拔脸戴上锁的盔甲面具,以防自己咬死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杀手们“美好”的一面:泰德·邦迪不仅是法律系学生, 而且是美国华盛顿州政府助理;约翰·维恩·盖西(他和邦迪都是连环杀人犯)则是美国青年商会的“年度杰出青年”。只要他们想做好人,就能显得讨人喜欢。

      心理变态者最大的一个特质是缺乏移情能力(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对最普通的社会责任都置之不理。他们谎话连篇、诡计多端, 心里却不会有一丝内疚——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会对任何事情上心。正常人对世界的认知多是通过情感实现的,你几乎无法想象没有情感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除非 你遇到一个心理变态者。

     本文作者之一基尔,曾让一些没有经验的研究生去采访一个特别有魅力的罪犯,但没有提前告知其犯罪史。结果这些 涉世未深的“心理学家”坚信,这样一个谈吐优雅、值得信赖的人一定是被误判入狱。直到看完他的档案——里面充斥着拉皮条、贩毒、诈骗、抢劫等诸多犯罪事 实,再去重新采访时,他才会不假思索地回应:“喔,是的,我没打算告诉你们那些事情,那只是曾经的我。”

    这种若无其事的表现(即所谓的“精神面具”)是科学家研究心理变态者的一大障碍。尽管他们的为难以捉摸、不负责任,有时甚至具有暴力倾向,但未表现出任何典型的精神疾病症状:没有幻觉、幻听,不会感到迷惑、焦虑,在社交场合也不会显得笨拙腼腆。他们的智商通常还高于平均水平。我们很容易在认识上陷入困境:他们到底是疯了,还是只有点坏?

     不过,由于当今技术能实时捕捉大脑活动,我们已经可以研究他们在思考、做决定以及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时的内在生理过程。令人吃惊的是,心理变态者远不是 自私这么简单,而是具有非常严重的生理缺陷,有一种学习障碍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发育。弄清楚这种缺陷是怎么产生的,也许就能找到新疗法:可能是新药物,也可 能是目标明确的行为治疗策略。

顶一下
(23)
95.8%
踩一下
(1)
4.2%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变态人格的脑起源

    神经科学家正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极其冷血的罪犯在本质上其实并非坏人,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