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以毒攻毒 3. 动物王国为何流行同性恋? 5. 抗虫棉的隐忧 7. 持续的信号,稳定的记忆 8. 羊膜干细胞可生成心脏瓣膜 《环球科学》第十一期:温室效应 生物大灭绝真凶 撰文 彼得?D?沃德(Peter D?Ward) 哲学家兼历史学家托马斯?S?库恩(Thomas S. Kuhn)曾经指出,科学秩序很像有机生物体:它们并不是缓慢而连续地进化,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然后被罕见的突然变革打断――对生物体来说,这种变革就是新物种的出现;对科学而言,变革则是新理论的提出。这种描述特别适合我的研究领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与结果。生物大灭绝就是生物界的周期性剧变――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消失,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相同的生物。 >>阅读全文 以毒攻毒 撰文/克里斯廷?索亚雷斯(Christine Soares) 去热带旅游的人最好不要吃当地的微小植物,那会招来蒙特祖马的报复(Montezuma’s revenge,译者注:一种腹泻)或患上其他威胁生命的肠道疾病。但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小组认为,抵御有害肠道菌群的最好办法,也许是服用更多细菌,特别是一种经过基因改造后,可以吸收其他细菌毒素的良性大肠杆菌。 >>阅读全文 动物王国为何流行同性恋? 学校教授的内容,大抵能反映出该国的国民心理。挪威的国民教育就要求所有14岁的学生都要了解同性恋。为协助此项教育,奥斯陆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slo)国家历史博物馆刚举办了一场关于同性恋动物的展览。 “违背自然?”展览并未向动物学家揭示任何新知识。迄今为止,人们已记录下1500余种动物中有同性恋现象,其中约有1/3有详细记录。自亚里士多德时代,同性恋现象就已为人知,亚里士多德相信自己曾见过两只雄性土狼交配。然而,此次展览之目的并非为了教育那些动物学家,而是为使大众接受这样一种观点:人类同性恋如同鲸鱼和蠕虫的同性恋一样,并不违反自然法则。 >>阅读全文 铪弹骗局 五角大楼的“伪科学”研究 反物质武器。心灵力量的隔空移物。能将宣传演说定向发送到毫无防备的敌人脑中的“千里传音”微波武器。能发起一次核攻击的手榴弹。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而言,这些话题过于标新立异,无法成为近期关注的研究热点。但尽管他们持反对态度,上述或其他种类的“伪科学”项目,早已在一些美国政府机构中“安营扎寨”,并将一些未来超级武器的虚假希望,灌输给那些没有学过物理的政策制定者。 >>阅读全文 抗虫棉的隐忧 撰文/查尔斯?Q?蔡(Charles Q? Choi)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同事采访了中国5个产棉大省的481位棉农,他们发现,能够自我合成源于苏芸金杆菌的杀虫剂成分(Bt)的转基因棉,不能保证长久的经济效益。 >>阅读全文 科学研究证明:母乳喂养可预防II型糖尿病 据英国研究人员公布的定量分析证据显示,坚持用母乳喂养婴儿,在孩子长大后似乎能够降低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 负责这项调查的克里斯托弗?G?欧文(Christopher G. Owen)博士称:“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一结果是源于母乳和奶粉的成分有所不同,还是源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和奶粉喂养的婴儿在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上存在差异。”欧文还说,在这两种可能中,“不论是出于对短期还是长期健康的考虑,(母乳)都是婴儿食物的首选。” >>阅读全文 持续的信号,稳定的记忆 因为我们的神经突触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形成记忆似乎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大脑中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联系有规律的来回传递化学信息,记忆也被推测随之进行着分配。然而,尽管分子上不断进行着交换,我们的记忆其实是保持稳定的。犹他州大学的两个学者研究显示,使我们生活的经验在大脑混沌中得以固定的是突触中骨架蛋白的存在。 此前研究者们已经形成共识,认为在短至几小时长至几天的时间段内,神经突触通过下列两种方式之一产生化学变化:长时程增强(LTP),即突触的增强;或长时程抑制(LDP),即突触的削弱。但是针对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突触强度的变化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争议。该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AMPA受体蛋白的数量,该蛋白可以结合谷氨酸盐,而谷氨酸盐是一种被认为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刺激性神经传递素。研究者们已经观察到AMPA从神经元内部向突触的下游末端的移动,不过还不能确定出入突触的迁移是否是决定突触强度的主要因素。 >>阅读全文 羊膜干细胞可生成心脏瓣膜 芝加哥(路透卫生)―瑞士研究者报道称,分离自羊水的干细胞可以在高分子骨架上被诱导生长成为有完全功能的人心脏瓣膜,该瓣膜能够象天然的瓣膜一样开合。这项进展可能最终在心脏瓣膜损坏的婴儿身上得到应用。 在美国心脏协会2006年科学会议上,苏黎世大学医院的Dr Simon P?Hoerstrup描述了其研究小组的发现,他们是将来自羊水的干细胞接种于叶状的生物可降解骨架上开展实验的。 >>阅读全文 [进化论]进化理论的合与分 许多物理学家都埋头于“万有理论”的搜寻中。而生物学家们正在一旁沾沾自喜,认为已经发现了一个生物学的“万有理论”。有机体不仅要存活足够的时间繁衍后代,而且要具备足够的魅力吸引异性以求将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那些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的便会走入进化上的死胡同。但各种详细的解释――你如何用基本的进化原理解释生物学中各种大尺度的格局――更是争议连连。倡导不同理论的科学阵营故此形成。各理论的倡导人都口若悬河般地鼓吹自己的理论;却很少有人接受那些反对者的理论同自己的并不总是水火不容这一事实。 >>阅读全文 |